杜總裁生於1952年,現年已達62歲,從一開始進入神通電腦,到現在帶領聯強國際集團成為亞太第一大的3C通路商,已過了30餘年,這種能力絕對值得我們學習,杜總裁出過兩本書
http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544286
http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548026
主要在講管理以及人材的培訓,裡面有很實際的故事,淺顯的語言,而且很精僻的分析,我認為這兩本書是他畢生的功力,跟其他厚重的管理書不同的地方是,若要我從中選出精華、重要的章節來建議其他人閱讀,那真是一個頗有難度的工作,因為裡面分成很多topic,每一篇都很精華,很重要,因為念過他的書,也更讓我更期待今天的演說。
杜總裁果然是個很注重細節的人,預計3點開場,就是3點到,完全沒有誤差,本人比我想像中還高壯,看起來還是很健康,說話的速度比預想中還慢,但是論述很有條理,緩緩道來,另外我注意到的地方是,只要他站起來面對大家說話時,一定順手整理一下儀容,把西裝拉好,扣子扣上,拿好麥克風才開始發言,我想這是他對於細節的注意,一個這樣子要求自己的人,一定也是這樣子要求部屬吧。
接下來紀錄一下演講的內容重點
1. 個人的「認知修練」,領導要「觀念領導」
這兩句話都是在講「修身」,這個流程是"觀察 -> 思考 -> 認知 -> 行動 -> 結果",認知就是觀念,當有了觀念,就會有所行動,而產生的結果將會回頭過來驗證觀念的正確與否,若對了,那就是一個正向的循環,若錯了,就要適時修正;在領導上也是一樣,跟很多書裡講的並不一樣的是,總裁說,領導要帶人,要注重員工的觀念,把觀念灌輸到員工身上,而不只是交代事情而已。
很有道理,但我內心稍微有些不同的想法,我認為,注重部屬的觀念,那到最後大家的想法跟看法就一樣了,所以看事情的方向也接近了,就缺少不一樣的聲音跟角度,在毛利很低的產業,以量取勝,精準、正確的做法的確是很重要,但是一個未知且充滿挑戰的領域,難道不應該有更多元的角度來切入事情嗎?
或者是,總裁所說的只是一個工作的態度跟方法,進步的方法,求知的觀念,而不是像我所想像的,把大家的腦袋都變的一樣呢?
2. 這個世界是線性的,並非量化
總裁的意思是,數字很重要,數字幫助我們去理解分析這個社會,但數字不是絕對的,在數字間還包含了無限的可能,要去了解背後的涵義;例如, 遲到一分鐘,真的影響多少的工作? 或是,59分真的比65分還差勁嗎? 要去知道本質,知道原因,才能下判斷。
呼應這個主題,總裁又提了一個叫「邏輯推論不完全正確,一定要加入數字來判斷」
簡單就是說,別斷章取義。
像是毛3到4的代工業,他的營運成本已經降到了2%,所以就算今年少了一半的生意,他還是可以賺錢,那如果40%毛利的行業,成本35%呢? 隨便少了一點生意,就開始賠錢了,雖然從邏輯上來說,毛利高的行業一定是比較好賺,但是還是要仔細想想其他的因素,才能看到事情的全貌,而能夠幫助我們完整分析的,就是建立完整的數據。
3. 勿被評比綁架
外面的評比,就是要吸引你去相信他,你這次相信他了,下次就不得不再去相信他,這是一種癮、一種癖、一種綁架,為什麼他要做評比?因為當越多人相信,他講的話就越有影響力,到最後,連我們自己都受到影響,中間就產生利益的關係。
4. 各個行業都有自己的類宗教信仰模式
總裁舉了一個例子,演唱會後的安可曲,台上的人早就準備好安可曲,台下的人也盡力配合, 事後再由媒體報導出來,說如何唱了3首安可曲、氣氛如何高漲云云,但其實總裁認為這是一種像宗教信仰的東西。
另一個例子,像是網路購物平台說他的商品是如何的如何的多,巨大的數字造成一種信仰,但本質卻全然不是這個樣子,總裁說,通常這種不太合理的地方都會有漏洞,如果我們能看出這些漏洞,那就會給公司製造很好的機會來改善,來成長。
從做事、經營的觀點,我認為總裁分析的很好,但我想加入一些自己的心得,我認為這些宗教模式還有一些人性的成份存在,就像交易一樣,買的人開心,賣的人也開心,這就是一種人性上的滿足,而這些現象,也就是為了滿足大眾的吧。
5. 一而創,二而學,三而假
假就是,學不到精髓指的是管理上的決策
6. 不要有萬年科員的想法
萬年科員有一套自己的說法,而社會上也存在一個說法,是說給萬年科員聽的,因為他們是最大群的人,需要去拉攏;但我們要冷靜的去判斷,不要讓自己陷入這個想法內,不要被影響,更要去影響別人,帶領別人。
7. 這世界所有事都是炒作的
這很值得深入去思考,但是沒有標準答案,我覺得這講到人性了,而人性是很複雜的,並且沒有辦法有結論。
最後總裁勉勵大家,不要靜止,腦袋要隨時思考,身體要隨時行動,人生要一直向前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